学院首页

临时文章5-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19级通信工程1班开展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0-11-03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为强化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并向社会普及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11月1日,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通信工程1班于八一广场开展垃圾分类普及情况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采访路人对南昌市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了解

上午9时,在班委的组织下,同学们分成7组到八一广场附近进行调查采访,并在采访后进行相关知识普及讲解。调查的人群主要有中小学生、在读大学生、高龄老人及环卫工人。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市民、游客对南昌市垃圾分类的开展关注度并不高,其中中小学生关注度最低,且有部分家长表示“孩子太小,没必要接触这些”;受访人群中,对生活垃圾将如何分类更是鲜有人知,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的人群也仅有从事环保工作的各级人群和极少数在读大学青年。垃圾分类的普及急不可待。

采访高龄老人垃圾分类的意义

调查采访中,一位女青年表示:“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肯定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干湿分类比较麻烦。”在被问及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时,环卫工人表示:“垃圾分类不仅保护环境,很卫生,还能减少处理垃圾的工人的工作量。”也有路人表示:“垃圾分类的理念要从小灌输,我很支持你们这样普及垃圾分类的活动,如果能下到学园中直接对小朋友普及就更不错了。”

实践活动开展总计2小时,不少同学表示收获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团支书叶琼表示:“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做的。”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