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荧光计划】信息学院2023级通信工程1、2、3班开展第六次“经典时刻”活动

日期:2023-11-17

11月16日,信息学院2023级通信工程1、2、3班开展第六次“经典时刻”活动中——观看央视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在观影过程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在这背后,也看到了他生动的、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故事。

袁隆平

在影片中,青年袁隆平历经抗战年代,看到了太多的人饱受饥饿的折磨,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农学专业,立志要为新中国建设新农村。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对饥荒产生了深刻的记忆,一株优势杂种一代水稻的启示让他坚定信念,认为水稻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尽管世界上许多专家都认为水稻是天然的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种优势,这个观点甚至被写入象征真理的教科书,但袁隆平无视这些保守派的反对与嘲笑,毅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他着手研发杂交水稻三系法,不畏艰辛地在两个月的花期内从14万株稻穗中找出6株关键性的水稻雄性不育株。经过5年的不懈坚持,最初的6株雄性不育株增加到了700多株,但不幸的是,一场暴雨中,或许出于嫉妒心,未知的凶手将水稻一根根拔断,让这700多株不育株全军覆没。袁隆平并没有被这样的恶意击倒,他在试验田旁的废弃井中找到残存的5株稻苗,并继续进行杂交实验。

经过数千次的杂交实验及四处奔走寻找优秀稻种后,袁隆平仍无法保证水稻优秀性状的稳定遗传。最终他在海南找到了“野败”雄性不育株,利用其转育成功,验证了水稻的杂种优势,使杂交水稻项目成为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过长时间的研发,杂交水稻终于成功问世。

同学们观看影片

“在彩色的影片里,我们看到了充满活力的袁隆平爷爷。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他好像从未离去,还在笑着抚摸试验田。”通信工程2023-1班周思琪同学说到这里红了眼框,“愿我们这一辈能够传承他的精神。我相信,他的愿望在某一天必然会实现。”

“我们都是袁爷爷的孩子,爷爷希望我们吃饱饭,我们就好好吃饭,不浪费一粒粮食。”通信工程2023-3班刘羽同学在观影后说道。

炎帝神农乃神话,当代袁老稻花香。

愿吾辈传承科学家精神,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责任编辑:李萌萌